我的筆記本與筆記術

分享筆記術這種東西,好像是成功人士來說比較有說服力,而且說實在的,目前我對自己的筆記術也不甚滿意,覺得還有許多調整的空間,不過我可以先幻想自己已經走在成功人士的路上,為了將來的分享,先做一點筆記,以免將來被成功殺得措手不及。

目前我使用的筆記,實體紙本筆記有三本、筆記軟體 Simplenote,最後還有一個偽筆記本。不過在談現在的用法之前,先來談過我的一個失敗案例-Evernote。

失敗的 Evernote 經驗

我心中完美的筆記本,理想是完全數位化的。透過搜尋就可以透過關鍵字找到相關的筆記,不用透過人腦不可靠的記憶去找尋;透過 tag 去分類,可以充滿彈性地串地相關的內容。沒有實體空間的限制,資訊全都集中在一起,一地搞定。

2010 年我發現 Evernote 時,簡直就像《西雅圖夜未眠》Sam 在帝國大廈終於遇到 Annie 一樣,這不就是我一直在找的人嗎?我心中所想像的功能全部都有,還有許多我意料之外的機制,例如筆記本不只有一本,可以依不同的主題分類,另外像瀏覽器加上外掛後,就能把頁面抓進筆記本中,這對搜集資訊簡直是神兵利器。圖片 OCR 後也可以搜尋,還可以更狂嗎!

因為太好用了,所以我不斷地往裡面餵東西,想著總有一天能用到這些資訊。筆記本也越開越多本,tag 越用越龐雜,最後成了資訊大倉庫。

等到有一天覺得不太對勁的時候,是發現我幾乎只有存,沒有用。

筆記本的目的應該是拿來擴充大腦用的,而不去使用的大腦,又為什麼要去擴充它呢?

發現自己為了未來的可能性,做了許多徒勞的虛功時,Evernote 太強大的功能,讓我迷失了做筆記的重點。

在 2016 年之後,我棄守裡面所有的東西,改用比起 Evernote 來說,簡直陽春到可笑的 Simplenote。然而改用以來,我才真正享受到筆記帶給我的益處。

關於 Simplenote 稍後再往下談。

Traveler's Notebook

因為有用紙本年度行事曆的習慣,所以每年都會採購不同的行事曆。2016 那年,不知道在哪裡看到 Traveler's Notebook (TN)的介紹,馬上就煞到,才 8 月就買了它。

TN 本體是皮革筆記本收納皮套,透過綁繩可以結合一系列不同功能筆記本,隨著自己的需求搭配。我每年必買的是月間手帳本(017),另外也曾經買過週間(019)來作行程安排的輔助。另外像空白本(003)、輕量紙(013)、透明收納袋(008)、牛皮紙口袋(020)等等,也是我用過或現在仍在用的周邊。

我不像一些老手 TN 玩家,會把筆記弄得漂漂亮亮的,看上去賞心悅目,我就是像用著尋常的筆記本一樣,記著工作或生活中的一些事。

經過這幾年使用經驗修正,目前我的 TN 夾了三本筆記本,一本是月間手帳,攤開來一個月的行程都一目瞭然,最符合我工作需求的格式。工作這些年也曾經想用 Google Calendar 取代,但試過幾次之後還是沒辦法。

第二本是我去年開始使用的夢想筆記本,上面記著一個我會羨幕的自己,我會想要過著那樣人生的自己,裡面有關於這些目標的想法和思索,達成目標的相關資訊等等。有沒有用我還不知道,畢竟裡面記得都是一些超長遠的目標,它是用來翻翻看看,提醒自己有沒有在前進或偏離。

第三本則是工作或生活上一些常需要查詢的資訊,或是旅行時一些章印。第三本之所以需要,是因為以前有一些資訊會記到第一本中(後面有些空白的頁面)。,但一年過去之後,那些資訊仍然需要,就又要重抄寫一次到新本中,才會改成這樣。

使用 TN 感到最美好的時候是握著它的時候,我很喜歡皮革的感覺。雖然年年用同一本筆記本,有時也覺得缺少變化,但看著過去那些年年不同的年曆本,在收納時的雜亂感,TN 讓人覺得好多了。

MIDORI MD Notebook

MIDORI MD Notebook 圓點版筆記本是我用來當每天工作日誌的筆記本。功用有點像子彈筆記本那樣,逐日列下工作的事項,記錄工作的狀態,有時再加上便利貼來處理追蹤的事情。

在使用 MIDORI MD Notebook 之前,用的是 recto 5mm 方眼筆記本,它的特殊和 TN 相似,很方便拿在手上,可以完全攤平,紙質較厚,書寫時不容易有透背的情況。當初是在蔦屋書店買到的,用完第二本要買第三本時卻缺貨,找代用品時找到 MD Notebook 的三十週年紅點紀念版,除了紙質較薄,多數時候相當好用,我也因此迷上圓點式的筆記本,寫東西時容易對齊,畫線筆直,但又不像方格那麼干擾。

用完第一本再回頭去找時,發現紅點本因為是紀念版已經斷貨,後來打電話問到明進文房具還有,不過紅點版只剩一本,其他是一般綠點版。當時馬上跑去明進文房具,除了紅點版之外,又買了三本綠點版,先囤一些下來。原本以為紅點、綠點只是點上的顏色,不會有什麼差別,不過實際用上後,發現綠色過淺,不像紅色的配色容易對齊但又不干擾。不過已經買不到了,也只能這樣。

寫工作日誌和記工作狀態,其實也可以用數位工具,但當需要思考工作、前後對照、修修改變和補充時,在電腦上這種心流偏向零碎、斷裂,而紙本卻有一致性,加上應用一點子彈筆記的原則,我對工作的掌握度是有提升的。

如果 TN 和 MD 可以整合在一起,比較符合筆記術常強調把東西放在同一個地方的原則,但目前 TN 三本功能取向明確,再加一本進去會變太厚,而且 MD 在書寫上比起 TN 更容易、舒適,所以應該還是會維持目前的做法。

LEUCHTTURM1917 Pocket

這是今年才新採用的筆記本,我買的是 Pocket 的尺寸。

會想要買這本的原因,是因為最近身邊發生的事,需要透過書寫去對話也好、抒發也好,我需要一個地方可以寫下來。這個放在數位的工具上照理說也是可行的,不過有時不見得身邊會有點電腦,用手機打字對我來說又太慢,因此我還是選擇用傳統的方式來做。

而且想要寫作這件事,也需要平常就記錄一些想法和素材,一本小開本的筆記本是非常必要的。

原本也打算就當作日記本吧,不過發現日記這件事真的真的太難了,我放棄。

但這本字跡透背的情況也很明顯,我都開始懷疑是筆的錯,不是筆記本的錯了。

Simplenote

作為唯一使用的數位筆記工具,Simplenote 的好處就是功能少。例如說,它沒有任何和圖片有關的功能,所以筆記中不會有圖。你可以想成它就是一個純文字的筆記軟體。

為什麼它會是好用的筆記軟體呢?因為功能少,所以我不會什麼東西都往裡面放,這一點修正了過去因為 Evernote 包山包海,就會把什麼東西都往裡面丟的問題。

而它支援 Markdown 檢視,所以雖然是純文字,但是我可以編寫出方便閱讀的文件。

Simplenote 我最常拿來輔助工作的用法,就是把遇到的問題和解法記錄下來,光是這樣,過去的我就救了好幾次現在的我。另外一些常用的語法備忘也會記錄下來,透過搜尋就可以找到,對大腦的擴充效果非常明顯。

另外它的跨平臺機制對我來說也很方便(雖然很多軟體也都有做),有時需要用手機傳什麼內容而且是無法透過電腦傳的,我就會先在電腦上的 Simplenote 打完,再開手機的版本複製,貼到需要的內容上。

雖然說現在做的事情多數拿 Evernote 也可以做到,不過它的功能多、肥大,分散注意力,對我來說都是不必要的。Simpenote 的少,剛好可以讓我專注在只能做的事,少即是多,Simplenote 是我自己體驗到的一個好例子。

Twitter 偽筆記本

很多事情我都會像 log 一樣往 Twitter 上丟,這讓 Twitter 也意外的成為我的一個筆記本。寫這篇文章時,一些和年代有關的時間點,或是一些想法,我都先透過 Twitter 搜尋過,確認一下自己的記憶是否正確,一些想法過去說過了,也就剛好搬過來用。

這個偽筆記本我從 2007 年用到現在,意外地成為個人生活史的重要記錄。所以與其說它是 SNS,對我來說它就是一個個人的 log 系統。

如果想這樣使用 Twitter,最重要的關鍵就是重要的字眼一定要打出來,寫得太模糊、不具體,日後很難用關鍵字去撈出來。

不只是第二個大腦

雖然先前說幻想自己已經走在成功人士的路上,不過我自己成功的定義,是寫上筆記本上的那些夢想,和一般人成功的定義不太一樣,只是我覺得人生中想要做到的事。

工作上或是生活中的這些筆記,都在幫助我做好眼前的事,這樣才有機會走到我想走到的地方,所以它不只是第二個大腦這樣簡單而已。

Brecht

40代大叔,每天任務是坐在電腦前和網站搏鬥,沒有機會拖回大白鯨,但幸好也不會在大海出事。喜歡在慢跑時冥想或亂想。喜歡啤酒,不過夏天只有短短一季,但幸好也還有單一麥芽威士忌。喜歡閱讀,但越來越少有大段的時間可以窩在沙發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