烏克麗麗和我喜歡做東西的時光

早上起床腦子裡就出現 La La La Love Song 這首歌,拿起烏克麗麗抓旋律,幾乎很順利地把彈出來。

我就這樣彈了十來遍有吧,就只是單純地把弦律一遍又一遍的過著,錯了,就修正一下往下彈,很享受這樣把錯的、混沌逐漸變正確、清明的過程。

之前讀 《最後的祕境:東京藝大》 時,書中提到如果每個人都有「喜歡做東西的時光」,世界就和平了吧。像這樣把音樂演奏出來,帶著歡喜的心情,世界也會和平吧。

烏克麗麗變成生命中的樂器

開始彈烏克麗麗的直接原因,可以把時間回撥到 2011 年,當年小花在夜市打彈珠台,中獎換回一個約 30 公分大小、只有 4 條絃的塑膠玩具吉他(?),我一時興起,試著看能不能彈出音階,就這樣胡亂把玩,幾天後抓出模式,可以彈出一小段無敵鐵金鋼的主題曲。玩了幾天之後想到有種樂器很像小型吉他,當時連叫什麼都不知,只記得跟夏威夷有關,後來找到Gman「生命的滋味-品嚐烏克麗麗」 這個部落格,了解了這究竟是什麼樂器,怎麼挑選尺寸,沒幾天後就買了一把 21 吋的烏克麗麗了。

買了之後也沒有特別上課,就是在 Youtube 上看著影片亂學,或是照著樂譜隨意彈著,除了剛買那一陣子比較一頭熱地學習,之後不知道學習的方向,找到的影片有些也很難,完全跟不上,有點像是新年新希望那種狀況般,沒多久就擱下了。

在 2012 年看到一部影片,一個漂亮的女孩子 Annier 很厲害地彈著烏克麗麗,說是要透過這個影片參加比賽,羸家可以在號稱 Ukelele 之神 Jake Shimabukuro 前面演奏,當時我在就推特發文應援,希望能幫她實現願望,沒想到當時就埋下日後上課的遠因。

我就這樣有一搭沒一搭地玩著,直到有天看到 Gman 發佈 Annier 在竹東開課的消息。看到後覺得,與其這樣靠一時興地來學習,不如好好拜師上課吧。而且跟著這麼厲害(又漂亮)的老師,我想應該可以更正確地學好烏克麗麗吧。

於是就從 2015 年正式上課學習,隔年老師又到台北開課,更方便也更沒有理由不去學了,於是從演奏課到合奏課一直上下去。

我對音樂的素養不深,過去學過吉他、豎笛,時間都非常短暫,但我對音樂又有一種放不下的割捨,覺得人生沒有好好認識音樂太可惜了。透過烏克麗麗的學習,發現自己對樂理所知太少是阻礙深入音樂的門壏,於是再去找 Udemy 的課程或是買書來看。

只可惜我天生肢體協調性差又容易緊張,在上課時常常一跟不上就會越手忙腳亂,比起一些年輕人的學習速度真的是跟不上,不過我也知道自己離剛開始上課時已經進步不少,稍堪安慰。

上了這些年的課,以及平常經常地練習,大概也因為投注了這麼多時間和心力了,我想我也再會像剛學習那時一樣,玩一玩就放下。現在平均下來一天至少都有練半小時以上,到這個時候,我想它應該會是跟著我一輩子的樂器了。既然我有一輩子的時間來學習,那就不要慌,按照自己的步調緩步前進就好。

學習烏克麗麗是種修行

之前曾經在一部烏克麗麗教學影片上看到演奏者說:「如果你覺得做不到,那就多練習。我現在做的事沒有什麼祕訣,你就是要多練習」。

有些看上去像魔術般的東西,要做到就是要靠一小部份一小部份的技巧熟練,組合起來就非常神奇了。

練烏克麗麗的所有難關,幾乎就是3個訣竅就可以解決:拆解、放慢、練習。

拆解:把一些組合拆開來看,就會變簡單。

放慢:尤其是和弦指型轉換或是複雜的節奏,等速放慢後就不難。

練習:針對上面那些困難局部反覆熟練。

有次在課堂上,坐在旁邊的同學彈琴的聲音很穩定,問了她如何辦到的,結果很簡單,她當初花了一個月的時間,把老師最早教給我們的手指練習練一千次。

真的沒有什麼花招,之後我就回頭練基本功,才練到 500 多次就有感覺,之前很容易手指互踩的曲子,已經有點跳舞的輕盈感了。

每每投入時間練習之後,我都覺得練習烏克麗麗好像在修行一樣,你會有一段與外隔絕的時間,和自己充份對話,檢視自己的行與不行,然後修正自己,走到更好的一步。雖然看起來是在修正技巧,但其實也是在修正自己呀。

Brecht

40代大叔,每天任務是坐在電腦前和網站搏鬥,沒有機會拖回大白鯨,但幸好也不會在大海出事。喜歡在慢跑時冥想或亂想。喜歡啤酒,不過夏天只有短短一季,但幸好也還有單一麥芽威士忌。喜歡閱讀,但越來越少有大段的時間可以窩在沙發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