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 brecht · 看展 · 12 min read
20250912-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有奈良美智想法的金瓜石
〈朦朧潮濕的一天〉將我帶到瑞芳濂洞里的這小山頭,趣味和九份的山頭有點類似,但沒那麼多人,清幽一點,容得下多一點的感受與體會。
我和 yc 想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,搭著 791 公車從基隆轉運站出發,目的地是在玄明宮。看著窗外的街道、港口與海洋,跟著公車一路搖呀搖,搖出了不少我們在基隆的回憶,大概是還沒在多雨的季節來過,至今對這城市一直都很有好感。
公車的電子告示版顯示玄明宮即將到站,於是我們按鈴準備下車。但才剛下車就嚇了一跳,站牌怎麼寫的是「海濱路三巷」?當我們反應過來提早一站下車後,公車的門已經關上駛離。
一天變十年的旅程
2021年台灣在多個城市舉行了《奈良美智特展》,奈良美智帶來了一幅對台灣而言相當特別的作品〈朦朧潮濕的一天〉,這是他綜合感謝台灣在311東日本大地震的付出,以及對台灣種種印象所創作的作品。
原以為這樣的盛情,隨著《奈良美智特展》在台灣也給予相當的人氣回應後,佳話也就劃上句點。但沒想到文化總會讓〈朦朧潮濕的一天〉繼續與台灣的緣份,大膽策劃了一個在台灣巡展十年的宏大展覽,讓一天變成十年。從2023年高雄作為起點,至今也去過了澎湖、屏東,而最近的一站則是在金瓜石。
說也好笑,2023年開展之時就已經想去看了,但生活就是有各種陰錯陽差一直延宕,終於在今年8月我們還在嘉義小旅行時,這件事又重新回到行事曆,yc在日期安排與手機買票排隊中花了不少心神,在嘉義高鐵站終於搞定,一個平常日的星期五,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。
沒想到這天已到,我們卻離朦朧潮濕還差那麼一站。有一對年輕情侶跟我們在同站下車,錯愕地問:「你們也是要去看奈良美智嗎?」,確認彼此犯了相同的錯之後,也沒辦法拿彼此的無助互助,年輕情侶的女友手受著傷包紮著,但果斷領著她男友往前走去。我們查了下一站的距離,大約1.3公里,我推估要走15到20分鐘吧,不過與其在這裡等班次稀疏的下一台公車,還是走過去好了。
路旁就是海,風景很美,日頭也不算大,走著還算舒服。只是路上大型車很多,呼嘯而過時非常吵雜,這點就很不舒服,但偶爾片刻,剛好都沒車經過的靜謐,大概就可以當公路電影的美麗場景。痛苦和快樂的相對性,最近常和 yc 聊到這個主題,這個片場也可以說是個實例,痛苦會製造快樂。
一陣子後看那對年輕的情侶在一個隧道旁的坡道拾梯而上,我猜想玄明宮應該就是在那附近了。
借山借海借斑駁的奈良美智
我們跟著年輕的情侶上階梯,依坡道而建的房子很有趣,你的屋頂可能對著我的門口,而且每條路都長得不一樣,小小窄窄,沒多往前走幾步路都以為是絕徑。因為也差不多到吃午餐的時間,我們用手機定位,終於在網格交錯的小徑找到了停車場附近的商家聚落。走了幾家都滿座,最後有家還有一個窗邊座,也不管是什麼食物,就坐下來點餐了。yc一坐下,發現鄰接的椅子有隻藍色英國短毛貓,正在睡覺,脾氣感覺像大爺。沒多久外面還出現美國短毛貓和玳瑁小野貓,爭食著遊客給的食物。
用過餐後終於進入正題,「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」要先上一條長長陡升的階梯,頂端就是展場—台電金水基地的建築,老舊而合宜地佇在那邊。
寄物完一上二樓,就可以看到主題作品〈朦朧潮濕的一天〉,為了讓人拍照,畫作前放了座長椅,限定每組30秒的拍照時間。旁邊還坐著一個警衛伯伯在精準計時,一旦時間到了,他就會喊下一組,或是制止遊客說一組30秒不是一個人30秒,請重新排隊。嚴格地執行他的任務。其實展方有控制入場人數,時間到也會看著身上的貼紙顏色清場。但往往有些人為了追求一張美照,霸著作品半天也是時有所見,因此雖然警衛伯伯聲音是大了一點,我倒是蠻認同這個措施。二樓另一邊有個聰明的作品,利用鏡片對著窗戶,使用相機的成相像原理,將窗外的景色投進到牆上來,我覺得來金瓜石這個展出,本身可以用這個小裝置來隱喻了,把山海都借到這個地方來與奈良美智的作品共演。
奈良美智對於在這裡展出曾表示感到興奮,當初場勘時場地正在整修,他特別要求暫停部分的整修工程,希望能在這種未完成狀態中展出。走進來看展的人,大概都不難理解他的這個要求,那些斑駁的牆面,在當下就是最適合的。這原本就不是為了藝術展出而蓋的建築物,隔間當然也是既有的公務空間格局,穿梭在這種地方看陳列在房間中的作品,那種執拗的感覺,本身就是藝術創作了。而房間的窗戶看出去有時是遠方的十三層遺址廢墟,有時是鄰近的老舊民房、或是山或是海,和裡面未完成的整修,就是契合。
看完二樓的展,我們原以為就是這樣了就要下樓了(畢竟我們也看到了主展品),幸好有個路過的阿姨說樓上還有,讓我們不至於錯過。樓上的警衛們也都很盡責,有的會幫忙疏散人潮到比較少人的房間,有的會緊緊盯著手和手機都不能超過作品的警戒線(我也被喊了一次),比起站在一旁無所事事,我覺得這樣也不錯。一般的展可能是請工讀生來協助,我倒是第一次看展看到這麼多警衛呀,也是特別的經驗。
衝突的複合體散發著創作的努力感
說說畫作,奈良美智的畫作我自己一直覺得是衝突的複合體。人見人愛的小女孩作為載體,但承載的卻有各種負載的情緒,而非原本直出的甜美可愛,這樣的衝突性質,讓他的作品產生張力,會使人看著畫的時候,想著創作者想說的話是什麼,或是創作者當時身上降靈的情緒或感受是什麼?像是畫面上有「FUCK THE WORLD」、「FUCK YOU」或是拿著閃亮亮刀子等,都有讓人想一下、玩味一下的謎味。
近年逛展我有一個惡趣味,就是指著某些藝術家的作品說:「這我也做得到」,那類的作品通常都充滿著某些隨機、潦草、簡易。有些作品可能還有些玄奧的思想在背後,但有些也許有,不過作品本身卻讓人想去了解的興致都沒有,儘管能展出的都已經是藝術圈認可的作品了。但奈良美智的作品卻不會讓人有這種感覺,即便是小畫作,你也可以在畫面上嗅聞到創作者努力的味道,絕對沒有我也可以做得到的餘地。
〈朦朧潮濕的一天〉將我帶到瑞芳濂洞里的這小山頭,趣味和九份的山頭有點類似,但沒那麼多人,清幽一點,容得下多一點的感受與體會。
回程搭公車找不到對向的站牌,yc問了附近的住戶,原來我們找錯方向,要回走一段路才看得到。公車返程走到海洋大學附近已經到了放學時候,才又想起這天是星期五,一群喧鬧的高中男生擠上車,是有點過於潮溼了,我默默地從揹包中拿出兩幅口罩,一人一個戴上。